人民日报罗马10月15日电(记者谢亚红)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青年和妇女部、老挝驻华代表办公室、蒙古国代表办公室、世界粮食论坛(中国)、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的“世界粮食论坛2025绿色谷物农业遗产对话”在意大利罗马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清华大学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成都)的支持。此次对话会以“青年行动保护绿色农业遗产”为主题,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青年代表、农业专家和国际组织官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青年创新结合起来。农业遗产是和谐的活生生证明人类与自然的进化,将古老的生态智慧、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未来的粮食安全联系起来。然而,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的农业遗产面临严重威胁。机械化耕作正在侵蚀梯田的叶脉,城市化正在让古老的茶园失去活力,传统技术因代沟而失传。极端的气候挑战和农业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这些困难。如何保护这些活生生的、“会呼吸”的遗产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问题。 2025年将是联合国和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也是中国与欧盟建立谈判关系50周年。 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将在意大利罗马粮农组织总部举行,是今年最具影响力的全球粮食和农业治理高层对话平台河本次活动将以“农业文明”为纽带,凝聚中国、亚洲乃至世界青年创新力量,搭建遗产地相互支持、合作、经验分享的制度平台。活动地点。人民日报记者 谢亚红 摄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青年和妇女事务司司长北冈和树在致欢迎词时表示:“农业遗产系统连接着人类与自然的对话,体现着生态智慧、文化根源和未来粮食安全的标准。今天,来自中国、老挝、蒙古国的福罗美食世界杯赛区和众多青年领袖共同组织了这场盛会。” 青年会外活动。”合作伙伴首次为建立更具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的青年赋权示范机制提供了重要机会。 《蒙古》值此联合国和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重新审视智慧人类农业的培育。这是一次非凡的环球旅行。今天的对话会汇聚了来自中国、老挝、蒙古等国的青年先锋,生动地诠释了创新与传统的力量。”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刁庆云博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我们共存、共同繁荣。让我们继续赋能年轻人,不仅让他们成为农业和系统的受益者,而且成为共同创造者。 转型、可持续、包容性和有复原力的粮食系统。中国外文出版集团总编辑高泰明在演讲中表示:“农业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共存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灵感源泉。”空间。他还介绍了清河农业遗产行动项目的成果。青年代表来自 超过10个公司联合国尝试联合提出12项创新提案,制作了6部微纪录片。这些结果在韩国济州岛和老挝万象举行的活动中分享,吸引了 400 多名现场参与者。我们的多语言新闻和社交媒体内容的全球总浏览量超过 2 亿次。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联合国副代表占塔拉·蓬马拉在致辞中表示,有必要应对气候变化、转向可持续做法并加强区域合作。保护农业遗产是改善农民生计的关键,可以通过促进农业旅游、开发深加工产品和研究抗逆作物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粮食安全。此外,提高公众意识对于培养自豪感和鼓励集体行动也很重要。宣讲会上,来自各地的小学员们老挝、蒙古、中国、法国做了精彩演讲。下届国际青年圆桌会议由世界粮食论坛巴基斯坦主任阿伊莎·萨比尔主持。围绕推动绿色农业遗产创新的青年行动,青年代表们就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文化传播、社区参与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青年主导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可持续未来解决方案。活动将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设立专题展区并进行宣传。汇聚中国乡村的创新项目,从软材料的科技应用,展示了年轻一代在乡村振兴和遗产保护领域的积极探索。多国代表纷纷表示对这些源于中国实践的项目的兴趣,亲身体验了创新给传统农业文化带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