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鹰眼”守护古都武昌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11-09 11:40
武昌警方无人机队。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澜 通讯员 陈善文 黄若玲 确保犯罪嫌疑人“无处藏身”、让失踪人员“快速回家”的无人机部队,如今已成为古城武昌低空安全防范治理的“核心单位”。 11月8日,我们从武汉警方获悉,这支直到今年8月才创建的“空中警察”已帮助破获多起案件,解救数十名失踪人员。从公安机关各部门选拔优秀人才。 “全分公司有40多人报名,但最终只有6名队员被选中。”在谈到队伍的组成时,武昌警用无人机大队队长陈长林表示,选拔过程非常严格。这支六人小组由“4名警官和2名助理”组成,成员来自DEA、交通局等基地行动单位办公室和警察局。不同类型执法的工作经验使团队成员在执行失踪人员搜救、犯罪调查、大型活动安保等各种任务时能够快速转变思路并准确响应需求。 “排查时,本市要关注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电力线路等复杂环境,大型活动期间,要关注人群密集、红绿灯区域的高效管理。”在湖北大学训练场,陈长林带领队员们反复磨练“复杂环境侦查”、“物体追踪”等核心课题。两架无人机实现了对移动物体周期性监测的灵活部署,完美适应武昌古城老街多、建筑密集的复杂环境。团队成员目前均持有中国民航局民航执照,正在部署多型号无人机,配备探照灯、扩音器、信号中继站等。从“作业”到“精准操控”,从“单飞”到“全链作战”,技术与能力的双重提升装备让团队搭建了闭环系统。武昌警方利用无人机跟踪地面情况,与警校联手,建立了密集的低空防线。“国庆期间,我们与红色飞行员联盟的志愿飞行员一起进行空中巡逻,同时实现了密集流行的全覆盖。辖区内黄鹤楼、户部巷、长江大桥、昙花林等重点区域。”团队团队这个组织,被公安机关称为“红色飞行员联盟”,由警校、小河科技、纵横天地等单位的志愿飞行员组成。我们联结无人机公司,在长假、大型活动期间,在民警的指导下,一起从天上巡逻,共同防范低空险情。“我守护着他们,武昌天敦促你们小心点。请注意脚步,避开人群。”今年9月12日的长江艺术季开幕式上,23.8万名市民和游客涌向武昌江畔观看烟花表演。当天所有队员都在值班,以确保沿江观影的市民安全。市中心的河堤有很多斜坡,于是无人机打开探照灯,大声呼唤居民踩的时候要小心。活动结束后,无人机变身“空中引导员”,利用热成像镜头捕捉人流热力图,为地面指挥人员监控人流、引导民众有序疏散提供依据。疏散过程原本预计持续 40 分钟,但仅用了 25 分钟就完成了。此外,在武昌区经信科创局的领导下,我们主动走访了全区无人机制造销售企业、医院、环保、城管等,了解无人机在各领域的使用需求,积累第一手资料,拓展无人机在日常生活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使用。武昌警方使用无人机搜寻失踪老人。平均搜索时间缩短至20分钟。 “我没有表达让他们这么快找到它。非常感谢!”10月3日中午,河南游客杨某75岁的爷爷从黄鹤楼失踪。民生警察队员杨天一通过“快速反应机制”控制无人机从武昌市公安局楼顶起飞,3分钟内迅速到达监控录像中的最后地点。他们沿着武珞路向南寻找,终于在武珞立交桥上找到了老人。无人机引导民警赶赴现场进行后续调查,仅用了30分钟就将老人与家人团聚。类似的感人场面自球队成立以来一直不断。其创建后一个月内已有10多名失踪人员获救。平均搜索时间缩短至20分钟,效率比以前提高了3倍。该团队在警察效率方面也表现出色。于日10月12日下午,专案组操作无人机,在百米高空锁定嫌疑人车辆,全程传输线索、记录交易痕迹证据。最终,他们帮助地面警察在现场逮捕了三名嫌疑人,并追回了嫌疑人和被盗财物。针对市中心日常警情及失踪人员等人员警情,团队完善了“无人机+城市视频”一体化空域快速响应策略,解决市区地面警务因交通拥堵难以快速到达的问题。飞行员可以从空中快速定位和跟踪目标,为地面警察提供实时位置更新。在最近的一次抓捕行动中,从无人机起飞到抓获犯罪嫌疑人,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自今年8月成立以来,已协助解决23起案件,其中包括抢劫。武昌公安无人机团队在实战中展示,“空中鹰眼”以科技为翅膀,在古都武昌筑起不间断的全天候安全屏障,证明“科技力量监控”的成果将惠及市民和游客。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