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旁、洪山之上,武昌区将街坊故事“绣”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0-31 12:22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景恒 通讯员 熊腾飞 范望月 坑坑洼洼的街道铺上了新砖,斑驳的墙壁上写满了邻里故事,邻居们在共享晾晒区聊着日常生活……10月28日,记者走进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万山步行街,看到卡通墙前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三道街位于楼阁山上,黄鹤楼旁,靠近楼阁路和两道街。游客可以在登上著名建筑并品尝美味佳肴后在此打卡。也是武昌古城历史风貌的重要展示区。经过半年多的改造,借助小尺度的改善和微空间以及原社区更新项目,一条古街,传递着“晚清商埠文化”三重时空的痕迹。”、“民国乡土风情”与“现代社区生活”,通过“刺绣工艺”实现了空间更新与文化传承的融合,成为“留住乡愁、暖人心”的城市弄堂新典范。“墙上的每一幅画,都是我们昔日邻居的共同记忆。”武昌区中华路路长表示,三岛街改造以“空间叙事设计”打造了一座“可读的街道博物馆”。项目团队与楚才社区和街道合作,走访了80多个家庭,收集了数百个故事,其中包括作为壁画灵感的“失落的糖漆摊”和“童年的老槐树”。当你从考拉食堂爬上山路时,沿途你会看到许多惊喜:烟斗变成了“象鼻”,纸飞机飞出了窗户,烟斗变成了“小猫罐头”。桥梁。” 柴尔德n 的设计融入了居住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 “街区居民是这次改造提升的‘设计者’。我们走访了80多个居民、商户和老旧单位,大部分图画和故事的灵感来自于对当地居民的调查。”湖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扬泽仁说,他收集了数百个生动的故事,从“消失的糖漆摊”到“小时候爬上的老蚱蜢”,再到“邻居互助的暖心故事”。 “以前我们以为装修是政府的事情,但现在每一条巷子都有我们生活的影子,我们的归属感也更强了,我们正在打地基。”楚才社区居民李阿姨说。院墙种着石榴树和小狗,显得格外温馨。该庭院业主阿臣先生表示,在项目的建设和设计过程中,施工队认真考虑并采纳了居民的意见,居民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改变不仅仅是“外表”,而是直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该项目将包括1940个单位、528个住房以及对三道街小学旁边约20条巷子的改造,将原来的陡坡改为三层缓坡。 “这样上下的时候就省力多了!”徐居民连连称赞。此外,还为街道增设了101套绿色晾衣绳,解决“衣服难晾”的问题。我们还根据居民需求,系统实施优化休息座椅和照明、改造公厕等措施。他70岁的父亲王某带头担任“当地导游”,他说:“自从山路平整后,游客数量增加了。我很高兴带他们参观。”街头商贩是政府中出现了一股新的力量。享受考拉食堂 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隔壁一家电脑维修店的老板Sion Gan,用绿色植物将自家的停车场划分出来,并帮助邻居种植花草,将她的店变成了“花卉护理中心”。 “我很高兴能够参与到我长大的老城区逐渐美化的过程中,”位于三岛街的Koala Shokudo River 的业主Yan Flynn 说道。中华路街区的负责人说:“建筑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重建社区、凝聚人心。”下一步,武昌区将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将城市更新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通过精细化、特色化改造提升,精心打造小微空间,让每个小微空间成为传承地方文化的“微亭”。据了解,要确保微小的微空间成为“金角银边”,真正传递城市的温暖,为社区注入活力。创造活力,推动城市长足发展。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