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栓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聚集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血凝块。血栓性疾病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全身性疾病。血凝块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风险?
专家介绍,血栓根据发生部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静脉血栓性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动脉血栓性疾病
主要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动脉缺血和中风。
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也称为毛细血管瘤,通常发生在面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李伟: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的损伤,比如外伤、炎症等问题,或者是血流缓慢。长时间站立、长时间坐着或休息的患者手术后卧床会遇到血流缓慢的问题。另一个因素是血液的高凝状态。这是由于服用药物或激素引起的。癌症、肿瘤、吸烟和肥胖等因素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当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时,更容易出现血栓。
专家指出,血栓性疾病往往会危及生命。如果您怀疑自己有血栓,应立即就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涛先生:血块一旦形成,如果不给予适当的治疗,血块的数量和血流就会逐渐增多并扩散,甚至小腿的血块也可能变成大腿的血块或者肺栓塞。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残疾或死亡。所以我们要多加注意,尤其是血栓的预防,非常重要。
专家建议,要做好一旦出现血栓,应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控制肉类和脂肪的摄入量,保持充足的运动量和饮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李伟:其实预防血栓的核心点之一就是运动。特别是久坐时,应每隔30至60分钟活动一下身体或进行一定的小腿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和肌肉收缩,以增加血流量。一般建议每天喝水1500至2000毫升之间。